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人气:
近年来,我国畜牧饲料业发展压力骤增,“环保、禁抗、非瘟、疫情常态化”叠加年初开始饲料原料价格高企,给行业各界带来了全新挑战。如果说在行业举步维艰的背后,还有遇强愈强,那么,则非这个以绝对优势逆势布局的饲料企业莫属。关注西南养猪业的人们对于联和集团一定不陌生,这个成立于2009年的典范企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二十几家分子公司,年饲料产能达到300万吨,市场布局江西,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多个地区。
在第十一届乳仔猪营养健康国际论坛召开之际,赛尔传媒记者走进云南联和,有幸采访到了云南联和总经理徐胜利先生(以下简称徐总),听他讲述联和集团及云南联和的发展历程,畅谈这家全国知名企业面对每一次的行业挑战都能够挺立潮头的原因。
低调务实打造“高端、高稳、高效”的创新型企业
徐总介绍,联和集团成立于2009年,集团总部设立在江西南昌,由王晓林先生发起创立并担任总裁。集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由创立之初的单一产业发展成为以饲料研发、生产和销售及原料贸易、生猪养殖、食品加工产业为一体,形成了集饲料、养殖、动保、食品加工等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模式的企业,现拥有员工1500余人。
在发展的"长坡"上,联和集团一直以创新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并持续不断地取得新的成就,在荣誉背后,低调务实的企业文化、高稳高效的产品、高绩效的人才梯队是支撑企业发展的三大因素。联和集团以“善干学和”为核心,以“为客户提供最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为经营理念的务实文化,是由王晓林总裁亲自拟定并全员践行,并且在实际发展中不断的丰富升华。
立足于生产“高稳高效的高档产品”,联和集团不使用低质低价的原料和产品,确立一切不合格原料不进厂,一切不合格成品不出厂的质量红线,确保客户使用性价比最优,创造更高的效益和价值。
筑巢引凤,人尽其用。企业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联和集团十分重视高绩效人才梯队的建设,通过内培与外引相结合的方式,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并且坚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授权,让想干事,能干事,真干事,干成事人才在联和不断地发展进步。在这个过程中,联和集团与江西农大,云南农大等高校及知名商学院也建立了深度合作,对现有团队人员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提升机会。
创新驱动构建创新型企业发展体系
创新是联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保障联和基业长青的重要因素,联和把创新历来都是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一是技术产品创新,公司现有联和,宝贝,和美,联创四大优势饲料品牌,涵盖生猪饲养全过程,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生产销售,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销售;联和集团已于近年先后成立了集团检测中心,创新研发中心,禽动物研究院、反刍动物研究院,核心试验基地等,未来3-5年集团创新研发中心将从抗应激、改善肉品质、低氮环保等方面出发,研发生产出更能激发动物生产潜能的高稳高效的饲料产品,以创新研发带动集团解决方案的升级,为客户提供便捷便利的高价值服务。
二是商业模式创新,随着市场及客户的升级变化,联和商业运营模式不断升级,从最初的渠道运营,发展成为现在的渠道运营+直销+合伙人机制,开启了“共享创业孵化平台”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为联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已经打造成为联和六大优势之一。
三是供应链创新,联和为了保证组织的高效运营,构建了较为系统完善的供应链保障体系,供应链的建设打通上下游之间的沟通壁垒,实现物联互通,投入建成集团信息化项目,打造业财一体化,让流程标准化,制度规范化,结果高效化。
差异化服务体系深度解读客户需求
在前进的道路上,联和集团有着优质的技术服务和高性价比产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价值,在优秀的产品解决方案之外,服务差异化,价值化,一直以来是联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
联和构建了以饲料为核心的“非常6+1”服务体系和以养殖为核心的“公司+投资人+养殖户”的服务模式,其中饲料业务的“非常6+1”服务体系包含饲料安全(金融收猪、环保技术、生产技术、动物保健、人力匹配、信息应用),目前服务猪场超过300余家,服务母猪数60000余头。
在养殖服务体系中,饲料方面提供直销、定制、代工、合作等业务,养猪服务公司提供技术、金融、交易、提供养殖基地等服务,规模猪场提供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业务,同时构建集团专家团队,分公司技术组,现场服务技术员三级服务团队,为客户创造更便捷高效,更具价值的服务。而随着养殖结构的变化,客户群体,客户需求,客户价值也在随之变化,为了积极有效的适应和满足客户群体的变化,实现销量稳步增长,近两年以来,集团实施了营销升级,聚焦大牧场的开发,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采取个性定制的方式,公司的营养专家,根据客户对生猪生长不同性能的需求,采取个性化营养解决方案定制,对超大型的客户,采取代工服务等,今年以来,集团新增合作规模1000头母猪以上的大牧场超过20家。
同时,集团专业的技术老师对大牧场提供驻场服务,对饲养管理,厂区建设,规范操作,生物安全等方面给出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在资金方面与多家银行及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为大牧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
布局西南吹响“211战略”号角
在当前养殖中心有向西南偏重的趋势,集团在西南的布局也正在进一步的夯实,尤其是在云南的布局更是重中之重,目前云南联和饲料生产基地已在云南布局4家,分别是云南维大广,曲靖和美,大理联和和云南联和,其中云南联和单厂单产就达到了50万吨,是目前云南省单厂单产最大的专业化饲料生产基地和无非洲猪瘟小区,同时云南联和也将打造成为联和集团“共享创业孵化平台”的示范基地,为更多的行业朋友及客户服务。
此外,集团在云南也在积极发展养殖产业和动保产业,目前在云南有1个核心养殖试验基地,1个核心育种基地,3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年出栏生猪30万头,同时还有动保和贸易服务平台,云南将成为集团发展的首重之地。
谈及未来发展的重点和规划,徐总指出,行业发展的形势正在快速的集约化,联和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了未来三年的发展“211战略”(饲料销量200万吨,生猪出栏100万头,销售收入100亿元),这一战略的启动实施,是我们对市场深度洞悉之后做出的重大决策,未来五年,联和农牧集团将在华中、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等地新建多家分子公司,并依托联和现有板块,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养殖服务产业链模式,为最终实现联和走向资本市场上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第十一届乳仔猪营养健康国际论坛召开之际,赛尔传媒记者走进云南联和,有幸采访到了云南联和总经理徐胜利先生(以下简称徐总),听他讲述联和集团及云南联和的发展历程,畅谈这家全国知名企业面对每一次的行业挑战都能够挺立潮头的原因。
低调务实打造“高端、高稳、高效”的创新型企业
徐总介绍,联和集团成立于2009年,集团总部设立在江西南昌,由王晓林先生发起创立并担任总裁。集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由创立之初的单一产业发展成为以饲料研发、生产和销售及原料贸易、生猪养殖、食品加工产业为一体,形成了集饲料、养殖、动保、食品加工等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模式的企业,现拥有员工1500余人。
在发展的"长坡"上,联和集团一直以创新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并持续不断地取得新的成就,在荣誉背后,低调务实的企业文化、高稳高效的产品、高绩效的人才梯队是支撑企业发展的三大因素。联和集团以“善干学和”为核心,以“为客户提供最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为经营理念的务实文化,是由王晓林总裁亲自拟定并全员践行,并且在实际发展中不断的丰富升华。
立足于生产“高稳高效的高档产品”,联和集团不使用低质低价的原料和产品,确立一切不合格原料不进厂,一切不合格成品不出厂的质量红线,确保客户使用性价比最优,创造更高的效益和价值。
筑巢引凤,人尽其用。企业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联和集团十分重视高绩效人才梯队的建设,通过内培与外引相结合的方式,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并且坚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授权,让想干事,能干事,真干事,干成事人才在联和不断地发展进步。在这个过程中,联和集团与江西农大,云南农大等高校及知名商学院也建立了深度合作,对现有团队人员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提升机会。
创新驱动构建创新型企业发展体系
创新是联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保障联和基业长青的重要因素,联和把创新历来都是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一是技术产品创新,公司现有联和,宝贝,和美,联创四大优势饲料品牌,涵盖生猪饲养全过程,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生产销售,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销售;联和集团已于近年先后成立了集团检测中心,创新研发中心,禽动物研究院、反刍动物研究院,核心试验基地等,未来3-5年集团创新研发中心将从抗应激、改善肉品质、低氮环保等方面出发,研发生产出更能激发动物生产潜能的高稳高效的饲料产品,以创新研发带动集团解决方案的升级,为客户提供便捷便利的高价值服务。
二是商业模式创新,随着市场及客户的升级变化,联和商业运营模式不断升级,从最初的渠道运营,发展成为现在的渠道运营+直销+合伙人机制,开启了“共享创业孵化平台”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为联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已经打造成为联和六大优势之一。
三是供应链创新,联和为了保证组织的高效运营,构建了较为系统完善的供应链保障体系,供应链的建设打通上下游之间的沟通壁垒,实现物联互通,投入建成集团信息化项目,打造业财一体化,让流程标准化,制度规范化,结果高效化。
差异化服务体系深度解读客户需求
在前进的道路上,联和集团有着优质的技术服务和高性价比产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价值,在优秀的产品解决方案之外,服务差异化,价值化,一直以来是联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
联和构建了以饲料为核心的“非常6+1”服务体系和以养殖为核心的“公司+投资人+养殖户”的服务模式,其中饲料业务的“非常6+1”服务体系包含饲料安全(金融收猪、环保技术、生产技术、动物保健、人力匹配、信息应用),目前服务猪场超过300余家,服务母猪数60000余头。
在养殖服务体系中,饲料方面提供直销、定制、代工、合作等业务,养猪服务公司提供技术、金融、交易、提供养殖基地等服务,规模猪场提供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业务,同时构建集团专家团队,分公司技术组,现场服务技术员三级服务团队,为客户创造更便捷高效,更具价值的服务。而随着养殖结构的变化,客户群体,客户需求,客户价值也在随之变化,为了积极有效的适应和满足客户群体的变化,实现销量稳步增长,近两年以来,集团实施了营销升级,聚焦大牧场的开发,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采取个性定制的方式,公司的营养专家,根据客户对生猪生长不同性能的需求,采取个性化营养解决方案定制,对超大型的客户,采取代工服务等,今年以来,集团新增合作规模1000头母猪以上的大牧场超过20家。
同时,集团专业的技术老师对大牧场提供驻场服务,对饲养管理,厂区建设,规范操作,生物安全等方面给出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在资金方面与多家银行及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为大牧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
布局西南吹响“211战略”号角
在当前养殖中心有向西南偏重的趋势,集团在西南的布局也正在进一步的夯实,尤其是在云南的布局更是重中之重,目前云南联和饲料生产基地已在云南布局4家,分别是云南维大广,曲靖和美,大理联和和云南联和,其中云南联和单厂单产就达到了50万吨,是目前云南省单厂单产最大的专业化饲料生产基地和无非洲猪瘟小区,同时云南联和也将打造成为联和集团“共享创业孵化平台”的示范基地,为更多的行业朋友及客户服务。
此外,集团在云南也在积极发展养殖产业和动保产业,目前在云南有1个核心养殖试验基地,1个核心育种基地,3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年出栏生猪30万头,同时还有动保和贸易服务平台,云南将成为集团发展的首重之地。
谈及未来发展的重点和规划,徐总指出,行业发展的形势正在快速的集约化,联和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了未来三年的发展“211战略”(饲料销量200万吨,生猪出栏100万头,销售收入100亿元),这一战略的启动实施,是我们对市场深度洞悉之后做出的重大决策,未来五年,联和农牧集团将在华中、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等地新建多家分子公司,并依托联和现有板块,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养殖服务产业链模式,为最终实现联和走向资本市场上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自联和农牧,转载请注明。